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逃难 (第1/2页)
他赶紧揉了揉:“嘶…呼…呼…这补药吃的太多了,这孩子比两个哥哥还要活跃!小松,眼看着南边就这么乱起来了,咱们家也得早做准备了!”杜松帮他揉着小锅一般大小的肚子:“哥,你说咱们该怎么做?再说,南边的事儿真的会影响到咱们吗?” 桑寄生摇了摇头,他心里隐隐绰绰知道,朝廷怕是撑不了太久了:“我也不知道南边的事发展下去会怎么样,但我心里总有种不好的预感,北边只怕也不会太平了,要是村子真要呆不住,就得早做打算,一旦乱起来,咱们大人孩子的上路就太招眼了,到时候日子只怕更难!要我说,不如趁着还不算太乱,咱们搬到镇北关去,镇北关到现在已经十几二十年没被攻进来了,是镇北军的大本营,在渊渟侯手下过日子,就算对上北蛮人,咱们也不必忧心太多!” “唉!也不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杜松叹了口气,但该做的准备也没少做,他相信桑寄生的预感,只怕大家的好日子就要都到头了。他把新粮留下了几百斤,剩下的全部高价卖掉了,换了不少盐巴、棉布、武器之类的必需品偷偷藏好,又将家里的牛车换成了大车,定做了一个可拆卸的防雨车棚,这样一家人还能临时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果然是天不遂人愿,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江南暴动未平,北方的蛮族也趁虚而入,朝中诸王也有心怀鬼胎之人趁机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发动政变,企图夺权。七月中,灵启帝遇刺,生死不知,整个王朝迅速陷入一片战火之中,而北境因为七月的涝灾陷入粮荒之中,也不太平。 村里人们都想往南走,离京城更近些,可杜松和桑寄生都觉得南面也遭了灾,甚至比北境严重得多,京城附近更是还有战乱,大家家里基本上还有些存粮,往南走只怕会成为别人眼里的肥羊,倒不如往更北边去,地广人稀、大山连绵不断,因为渊渟侯的年年剿匪,连土匪都不大敢在北境落寇,如果不幸遇到北蛮人,直接躲进山里比什么都强。 可惜村里跟杜家相好的人家都不认同他的想法,想必大家也是受够了北境的苦寒,向往更繁华的地方,杜松和桑寄生也没办法,只能自家顾好自家。眼看着村子里的人家越来越少,日子越来越难过,就连谷粒他们家也逃荒去了南边,夫夫俩就按之前商量好的,往镇北关走。 就这样,杜松带着已经怀胎六个月的夫郎和儿子们踏上了逃荒之路。 一大家子在七月十九的一大清早,装好全部家当,悄悄离开了家,抛弃了人多的大路,专选了鲜为人知的小路,牛车踢踢踏踏地开始一路向北驶去。澈儿大了,自己坐在牛车的家当上面,淙儿还小,就只能由桑寄生和杜松轮流抱着,没想到,才抱着孩子赶了一天路,桑寄生就觉得肚子有些吃不消。 “嘶…肚子好疼…嗯…踢得好厉害…小松,今晚咱们早点找个地方休息吧…我肚子…嗯…我肚子怕是有些不好…”桑寄生可不敢逞强,觉得胎动厉害了,就赶紧将淙儿交给澈儿,让他扶好,自己则停下来,不断用双手在高挺的肚子上打转揉搓起来。 杜松赶紧停车,把牛车栓在路边的大树上后就把澈儿和淙儿也抱下车,对桑寄生道:“那哥,咱们今晚就在这儿歇上一晚吧,我观察过了,这里没什么人,路边不远处就有空地,可以生火做饭,我直接把牛车赶过去,支上雨棚子,晚上也能睡得好一点。” 因为是挺着肚子整日赶路,桑寄生两条腿已经完全肿了,杜松自然不肯让他cao劳。他将雨棚子展到地上扎实,就扶着桑寄生半躺半靠在被窝上,掀开上衣,在他作动的肚子上慢慢搓揉起来,见他舒服一点了,又帮他揉了很长时间的腰腿,才放他休息,自己则带着两个孩子生火做饭,还不忘给桑寄生熬一碗之前剩下的补养汤药。 “我肚子好多了,把淙儿给我抱吧!你这么背着他,他不舒服,也是要闹的,正好也到了给他喂奶的时间,让他喝了奶早早睡吧,不然他小小的人儿,一直跟着咱们赶路,也太辛苦了。”桑寄生见他辛苦,淙儿还在他背上闹,摸了摸肚子,觉得好些了,就把淙儿接过来抱在了怀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