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江上春_第二十五章 平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五章 平京 (第1/2页)

    桑寄生一听这话也沉吟了起来,把声音降到最低:“镇北关的确算是龙兴之地,圣人又是武将出身,怕是觉着离得太远了自己不安全,你说的倒是有可能。不过要是真的要…会迁去哪儿呢?”

    桑寄生思绪飞速转着,根据现有的消息不断思考着哪里会成为新都城,镇北关肯定不可能,就是岳靖韬再喜欢也不行,因为离北蛮人实在是太近了,就算如今这些人被打服了,但谁能保证几十年后他们不会卷土重来呢!那就应该是北方的某座重镇,自武朝后期北方常年与北蛮交战,城镇凋敝,重镇更是没有几个,再结合杜松说的,三皇子话里话外偶尔流露出的一些意思,结果也就显而易见了,十有八九,是平京城!那自家以后的去处也就能定下来了。

    扫尾的战事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了天授三年年初。不过桑寄生他们不是最后一批班师的,早在天授二年八月,两人所在的部队就先行回到了镇北关。一回来,桑寄生和杜松就先回家收拾了行囊,然后把工钱跟吉叔结了,修整了两天才回到军营。

    到那儿就听到了要裁撤一部分军队的消息,毕竟大仗已经打完了,自然要节省国库开支,不过裁撤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残,桑寄生和杜松并不在裁撤范围内,有人愿意留自然有人乐意走,桑寄生和杜松早就有去意,回去就跟上峰请辞,也没被为难,各自带着遣散的二十两银子回了家。

    负责遣散的官员碰巧就是当初招募他们的人,还记得他们夫夫俩,怎么说也算有份香火情,所以在夫夫俩临走时悄悄对他二人道:“要是有什么难处我能帮上忙的,你们就说,圣人也交代过,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但也不会让弟兄们寒心的。”

    桑寄生思索片刻,就把自家的打算说了:“大人,我和我们家那口子是孤儿,是在善堂活下来的,也没个亲人,之前住的村子只怕也不剩几口人了,我们这次也不想回原来的地方了。两个孩子都大了,我们想着,这次就到个大一点地方安家,要是孩子们以后有本事,也能多些个机遇。”

    负责人摸了摸胡须,道:“这样啊!也不是不行,如今新朝初立,百废待兴,哪里都缺人,若是想换个地方生活我给你们开个条子就行,到那里办了户籍,以你们的军功还可以多分几亩田地,一样能好好生活。就是不知道你们要搬去哪里呀?”

    “回大人的话,我们准备去平京城,那儿有咱们北边最好的书院。不怕您笑话,我们家一家子泥腿子,居然生出了个金凤凰,学堂里的先生们都说我家二小子读书有点天赋,不求他光宗耀祖,但若是真的能改换门庭,我们就真的要烧高香的。”杜松说了一个让人不好拒绝的理由,毕竟谁家都希望孩子有出息,这也是之前两人就商量好的说辞。

    “读书好啊!”负责人作为官员自然也是读书人,当然欣喜军中有人重视读书,“若是能得了功名,且不说别的,但一个耕读之家确实能得的,若是幸运,再有几个读书能读出来的后辈,到时候可就真的是改换门庭了!行,你们等着,我给你们写批条,你们拿着通关文牒,就走驿路,很快就能到平京城的,到了以后再拿文书去属地衙里,自然会有人负责接收你们的户籍,分发田地!”

    杜松和桑寄生谢了又谢,才兴高采烈的回了家。在攻破北蛮王庭一役中,杜松跟着上峰也拣了些散落的金银珠宝,回到镇北关后就偷偷托熟人把那些东西都拆了,金银器熔成了金子和银子,珠宝也拆分成一个个小件,再加上之前两人积攒的战利品和俸禄,如今家里倒是有不少钱。

    临走之前,想着跟张内官的一点香火情,就托人送了些不算太贵重的战利品,张内官竟也高高兴兴接了,还送了些回礼,夫夫俩喜出望外。因为确定要搬家,桑寄生就找了中人,把自家这座小院挂了出去,准备什么时候卖出去,就什么时候上路,所以一家人这几天都在收拾行李。

    “爹爹,小弟弟睡着了!我和哥哥去玩了!”一回家,淙儿就飞扑进桑寄生怀里,欢快的声音也洋溢着幸福,没有因为读书就变得稳重起来。这也难怪,很长一段时间里,淙儿都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