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召见 (第1/1页)
长公主近日连着试探了几次,都被郭太妃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显然不想与她深说。 长公主想了想,去怡和宫问安时,笑着提议道:“太妃娘娘何不召来那位小姐给我们这些人瞧瞧,也好帮着把把关,出出主意。” 横竖不是完人,还能一点缺点没有? 郭太妃闻言,想到已有庞家上门提亲在先,过后再冒出什么程家、韩家,想到这里,郭太妃扬手招来门边的内侍小顺子。 小顺子十四五岁的年纪,个头不高,长了一副笑面,眉清目秀的,十分讨喜。 小顺子当即跪地,微微低了头,语带恭敬道:“太妃娘娘有何吩咐?” 郭太妃沉吟道:“你去趟永安侯府,去见姚老侯爷,就说明日我想见见他的大孙女。” 小顺子不敢迟疑,当即领命去了。 秀苓跟出来,悄声叮嘱他:“太妃娘娘看中姚大小姐,这是要当众抬举,你去了永安侯府切不可张狂。” 小顺子素来机灵,迈出门槛的脚又收了回来,扭头笑嘻嘻道:“秀苓jiejie放心,奴才晓得轻重。” 怡和宫的人都知道的事,他又怎么会不知道。 他身为怡和宫的人更应该态度恭谦,高调行事才是。 小顺子转了转眼珠,回屋手脚麻利地换了身新做的衣裳,戴了淳王赏赐的玉带腰牌,专挑宫女内侍多的大路,昂首挺胸向外走。 长公主顺着窗棂看到,整个人放松了不少。 她好歹也出了力,免得太后娘娘三番四次找上她,搅得她和笙儿也跟着不得安宁。 长公主心情舒畅,笑着命人端水净手,亲为太妃娘娘剥起荔枝来。 小顺子刚出怡和宫没多久,秀苓就笑盈盈进来禀报:“王爷来了。” 郭太妃一怔,随即眼角眉梢都涌起了笑意,连声道:“快快有请!” 门外很快响起衣履摩擦声渐行渐近。 郭太妃笑着望向门边。 陆嬷嬷亲手打了帘子,淳王已大步进来,躬身给母妃请安。 郭太妃笑道:“你大姐在,没有旁人,你快坐。” 知道长公主最近常来怡和宫,淳王没有丝毫意外。 他看向满脸堆笑的长公主,打过招呼,撩起衣摆坐到了榻旁的太师椅上。 陆嬷嬷满脸是笑地亲自奉上茶来。 萧笙先前一直恹恹地坐在那里摆弄衣穗,见到淳舅舅,目光变得灿然,连脸庞都明亮了几分,忙上前作揖见礼。 淳王喝了口茶,问起他近日的功课。 萧笙朗朗作答。 长公主睃了淳王一眼。 就见今日的淳王目光温润和煦,脸上甚至隐隐带着一丝笑意。 长公主不禁愣了愣。 千年的冰山也有冰雪消融的时候? 二弟越是这样,她越不敢开口阻挠。 长公主轻轻挪动身体,向后坐了坐。 长公主身边的段嬷嬷是她出嫁时太后赏赐的人,如今说起来也跟着她十几年了,早将长公主的脾气秉性摸透,就是寻常的一举一动她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段嬷嬷看到长公主眼中闪过退缩之意,掩袖闷闷地低咳了一声。 长公主立刻身体微僵,下意识看向太妃娘娘。 郭太妃正笑呵呵看着儿子和笙哥儿说话,没有留意她这里。 长公主暗暗松了口气,扭回身警告般狠狠瞪了段嬷嬷一眼。 段嬷嬷毫无畏惧之心,低眉敛目地站在那里,动也没动一下。 长公主想到太后娘娘的强势,心中烦躁,目光直直落到了笙哥儿身上。 二弟正语气温和地指点箫笙骑射。 “收弓时切不可急躁,免得拉伤筋骨,日后勤加练习,不可懈怠。” 萧笙恭敬地站在那里,笑容璀璨。 长公主微怔。 最近儿子少了许多笑容,有什么话也不再与她说。她每次来怡和宫,他说什么都要跟着,来了却一句话也不肯多说。 萧笙笑吟吟回到母亲身旁。 他已经与淳舅舅说了这么久,母亲怎么还没有要走的意思。淳舅舅空闲的时候不多,想来有话要与太妃娘娘说。 萧笙敛了笑,抿唇看了眼板着脸的段嬷嬷,低声道:“母亲,我们不要打扰太妃娘娘了,还是回去吧!” 长公主面色僵了僵。 她看向笑而不语的太妃娘娘,勉强扯出一丝笑意,不得不起身带着儿子作辞。 郭太妃笑着叮嘱她们:“外头风凉,将披风穿好再走。”并没有出言挽留。 长公主念着笙哥儿没了父亲,不舍得训斥他,强压下心头的恼怒,快步出了怡和宫。 陆嬷嬷看着暗暗叹了口气。 长公主年岁也不小了,过两年都是要做婆婆的人,还没有一个孩子知道分寸。 到底太妃娘娘白疼了她一场。 陆嬷嬷帮着秀苓收拾杯盏,悄声退了下去。 屋里只留了郭太妃母子说话。 淳王坐到母妃对面,面露迟疑,端起茶盏喝起茶来。 郭太妃见儿子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笑道:“你有话就说,什么时候也变得吞吞吐吐了。” 淳王轻咳一声,放下茶盏,道:“儿子为您定做了一套紫檀陈设,您有哪里不合心意的到时再更换。”又低声道:“另一层主院顺便也重新换了家什。” 郭太妃不由挑了挑眉,淳王府每年支出十几万两银子用来养护那些亭台楼阁,主院更是重中之重,一向精美奢华,即便如此还要调整,可见他心里头还是重视的。 “不必为我费心。”郭太妃笑起来,“你想得很周到,是该收拾了。” 淳王面色微赧,端起茶盏用盖碗拂着茶叶,不再言语。 郭太妃坐直了,问起姚老侯爷的病情,“究竟是什么症候,严不严重?” 淳王放下茶盏,道:“张太医说是肺经亏虚,心绪郁结。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算严重,端看如何修养疗治。”又道:“下次我带着刘医正去登门拜访。” 郭太妃叹了口气,叮嘱道:“你多上心。我这里有些好药材,你到时一并带去。” 淳王笑道:“府里有,哪里需要动用您的,那些留着您自己补身,不够我再派人送进宫。” 郭太妃摆了摆手,“尽够了,不必如此麻烦。”又感叹道:“魏太夫人中秋那日跌了一跤,骨头竟然摔裂了,谁能想到。如今瘫在床上,拄着拐杖也不能行走。” 身边服侍的丫鬟被魏国公下令杖刑责罚,死的死,残的残,何其无辜。 郭太妃皱紧了眉头。 淳王淡淡道了句:“毕竟年纪到了。” 他看向母妃,低声劝道:“您也要好生保重身体。” 她还要等着抱孙子,再抱重孙。 郭太妃笑着颔首,说起莘娘住的清漪院,“那孩子的院子住着实在不舒服,永安侯也不张罗修葺修葺。” 淳王摩挲着杯盏露出沉思的表情。 郭太妃有些累了,靠到迎枕上,面露无奈道:“罢了,到了我们家好生待她就是了。” 她们毕竟都是外人,就是想伸手也没有使力的地方,行事不免束手束脚,她又何必说出来让淳儿为难。 淳王点头,见母妃脸上露出倦容,忙起身作辞。 郭太妃命陆嬷嬷相送,由秀苓服侍着睡下歇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