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八、存疑 (第2/2页)
妥协方案。 「我代替公子走一趟吧。」 不是由他亲自走一趟的话,他是不会安心的。 翌日清晨,定邑城中难得起了阵薄雾。 若是趁势快攻的话,这阵雾该能发挥一定效用,但这回踏出门墙前往国君府上的仅是信使,为的则是传达公子其这方的会谈意愿。 等待信使返回期间,来悉并未与公子其多加商量,而是找上了预定同行的另外一人。 是的,单就与祝官会谈此事来说,单单交给来悉独自前往显得有些身分不及,而在公子其阵营中於交涉往来之事颇有能耐又有相当身分地位之人不作他想,便是身为仪官的孟侯了。 只是这般安排虽算得上去妥当,在来悉心中却不怎麽乐见。 眼下正是为了拨去心中那份身怀不信任的暗云,来悉这才掐准时机独访孟彻。 此时孟彻自然不可能返回仪官府,而是在户官府上借了一间客房歇息,其余人众则是听从户官府这头的安排各自安紮,倒显得孟彻颇为坦然。 时间尚早,不过来悉到访时房中已有人声,敲门呼唤後更是早早有了反应,想来孟彻早已起身梳洗。 一如来悉所想那般,客房中的孟彻穿着不算正式,但也算不着失礼,顶多算是有些简便,不过来悉自知来得唐突,不可能计较太多。 见礼问候过後,双方各自落坐榻上,孟彻显得闲适,来悉却是正襟危坐。 「不知来伯清晨前来,所谓何事?可是为了稍後的会谈之事?」 来悉摇头表示否定,一时之间倒也没有开口。 数息过後,孟彻一正sE,目光稍稍偏移,却是一笑。 「那便是对他事尚有不安,甚至让来伯这般趁早来访,就只为了在会谈之前解决,是吗?」 来悉同样不做声,而这回孟彻点点头後,迳自说了下去。 「想来伯於数日前临危出城,替公子扳回了几分局势,回返後又是这般紧b的局势,想来有疑虑之处不少,可泰半之事皆能与公子商议,而不用到孟某这里来。若是只有孟某才能解决之事,无非二者:一者乃是稍後的会谈中可能会有怎样的机锋相对,来伯或有不安,这才到访……不过此点来伯已然否定,那便只剩下一种可能──来伯有疑虑者并非他事他者,而是孟某本身,是吧?」 这回,来悉不再保持沉默。 「前数日我固然是照着你的提点,前往拦截所有可能借道丁伯领地前往王畿的人员,也听从建议尽可能不去伤害当中的任何人,可我没想到当中有一人与孟侯关系匪浅,这才有了几分疑虑。」 话语中没有透露出那人是谁,可如今祝官府中还有谁与孟侯有关,当是不言而喻。 孟侯对此并未露出讶异之sE,反而是数度颔首。 「来伯所虑不无道理,若是事主身侧有人将子侄送到对头那边去,想来孟某也是会对此心中有些想法。谅孟某昔日做过不少事情,才更是让孟某在来伯心中显得难以信任,是吧?」 来悉并未立即应话,脑海中想的却是孟彻口中的「那些事」。 孟适并非孟彻的长子,却有着无可b拟的嫡子地位,可他却早早做出了弃嫡择长的决定,又几乎是在同一时期获得了国君与枢官──谁都知道国君最仰仗的便是枢官──的信任,订下了长nV与公子羽的婚事,其後更是就任仪官一职。 封侯不同於伯长,身分地位乃是世袭罔替,自然继承也有一套规矩,而孟彻却轻描淡写地让国君同意他踰越这套规矩,且将事情的先後顺序排开来,不由得让人多想。 哪怕不会有人在孟侯面前提起,但多数人大抵都有着这样的判断──孟侯向国君鬻nV而求得了各种方便。 当然,将nV儿嫁给公子算不上是失格,可嫁的是公子羽便足以让众人侧目,更别说是嫁出一个多数医者接判定难以生育的nV儿了。 换言之,孟彻就算是嫡出的nV儿都能拿来谈判这种成见已存,一个早被排出继承权之外的儿子又是如何呢?若是平常不过等闲之事,可送到对头那里去的是孟侯的嫡子,这又不由得让人多想。 「算上于鲁伯的那件事情,就是第二次了吧。」 来悉与其他伯长的交情不深,交流也不算多,可鲁地于伯闹嚷之事就算不愿意也会传入耳中,而那件事情也同样指向被孟侯送往祝官府的嫡子孟适身上。 「关於那件事,想当时于伯在祝官府上究竟说了什麽,众人也该清楚,莫非来伯遇着了有人辱及亲援也能默不吭声吗?」 回应孟彻的仅是不置可否的一声轻哼。 「况且这桩旧事也该揭过了,毕竟那位纵然对孟某多所不满,前日不也同样前往西门亲迎公子了吗?」 最终,来悉仅是轻叹。 「论巧言论驳,我自是不如孟侯,我想就算多就令公子之事探询,最终得到的答案也该与我所想彷佛。可仅有一事当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也就是孟侯方才所言,于鲁伯之事。」 来悉的视线中增加了不少力道,虽非怒视,却也足以称为瞪视了。 「孟侯究竟用了怎样的法子,才让其余伯长愿意站在公子这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