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六章 互坑、贤伉俪、蹦极 (第2/3页)
,我要将这件凤衣转赠给高园园小姐,我觉得这件凤衣真的非常适合她。” 掌声、起哄声响了起来。 洗手间回来,刚坐回餐桌上的高园园鼻子一抽抽,心里的不渝和欣喜互相冲击。 最终还是欣喜沾了上风。 表情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一股娇羞。 但下一刻,上台后的她却道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感谢语。 “我想把这件凤衣作为拍卖品再次捐给芭莎慈善,希望芭莎慈善能通过这件衣服的拍卖金,帮助更多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好家伙,二次利用?贤伉俪?” 方南倍感无语,这傻丫头真以为这场慈善有多慈善呢。 高园园破坏规矩二次捐出衣服,台下的掌声更热烈了。 唯独方南面带着不咸不淡的笑容下了台。 接下来,方南又出手了一次,花了8万多为刚认下的干女儿买了一件白金项链。 这破项链也不值钱,硬是被华艺一帮人炒到了8万多。 但他也不是爱吃亏的主。 拍卖会最后一件拍卖品,一副由曾梵志为芭莎慈善创作的画刚出来,方南便开始陪着王军举牌。 别人不知道,他还能不清楚王军爱艺术品,爱画么。 原时空里,这位在华艺资金实在周转不过来,眼看公司要黄时,才依依不舍的搬出自己的私藏、油画。 “方导,120万元!” 最后一件拍卖品,吴大维显得异常激动,王军却气的冷笑起来。 “王总,130万!” “140万,方导一次,二次...” “王总,150万...” “35号160万,方导再次举牌,160万!” “王总,170万...” 方南小咪了口酒,笑盈盈的再次举牌。 “35号方导180万!” “200万!王总出价200万,还有没有人,200万一次,两次,三次,成交!这幅慈善画是王总的了!” 吴大维落锤时,方南已经慢条斯理的擦完嘴角,准备起身离场。 100万的油画被他搅和到了200万,足够王军心疼一场了。 至于王军会不会事后反悔,方南不清楚。 芭莎的慈善拍卖毕竟不是正规拍卖行,原时空,在这个晚宴上做出承诺,又反悔的明星大有人在。 但不管王军反不反悔,他此刻心里肯定不会痛快。 不过这人的城府比起假沉稳的弟弟,和常常把情绪挂在脸上的冯大炮要深的多。 他上台领证书,路过方南一桌时,特意一脸笑容的和方南握了握手。 道了两句“承让承让”! 给王军道了两句“恭喜”,又与同桌人、一些熟人打完招呼。 方南先一步离开君悦酒店,打车去了徐老怪在soho租借的公寓。 徐老怪租借的公寓不小,能同时兼顾工作与生活。 1 因此,方南刚一进屋,便开始探头探脑的找人。 媒体都说徐老怪新找的小伙伴肤白貌美大长腿,让他都升起了八卦之心。 里里外外逛了一圈没见人,方南一脸遗憾的在沙发上坐了下来,顺势将两份写了一半的剧本递给徐老怪。 第一份:【绣春刀1】 【明末崇祯年间,锦衣卫三兄弟奉命追杀魏忠贤,最后却卷入到一场宫廷阴谋当中的充满悬疑的故事】 主角角色: 1,沈炼,锦衣卫... 2,周妙彤..... 第二份:《绣春刀2》 【明天启七年,北镇抚司锦衣卫沈炼在追查案件中身陷阴谋,为了证明清白,与少女北斋,同僚裴纶协力查明真相的故事】 1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mimiread.】 主要人物角色: 1,沈炼,北镇抚司的锦衣卫... 2,北斋,画师北斋常以素衣亮相,她将和沈炼联手破败幕后黑手的阴谋 ... 徐老怪扔了支雪茄给方南后,静静看起剧本,方南点上雪茄,也沉默着思量起来。 写《绣春刀》两份剧本时,他有心做更长久的系列。 于是就和公司负责写古装剧本的几位编剧聊了聊,结果都说难写。 主要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 1:年代走到了尽头,再编下去,剧情年代就到了清朝,总不能让主角沈炼去反清复明吧,不符合人设,也不符合沈炼的性格。 1 2:魏忠贤这位大反派没了。 《绣春刀》是一部地地道道的写实武侠剧,锦衣卫、崇祯、魏忠贤都有原形人物,既然要写实,就不能乱添加没有的反派。 所在在两份剧本之后,再想写第三集,反而找不到大反派。 不过方南也对编剧部门做了交代。 首先,主角沈炼不能死。 其次,从魏忠贤死后的文官系统里找一两个代表性人物试着进行三集创作。 当然了,如果《绣春刀》第一集票房就拉胯,一切免谈。 但方南对《绣春刀》的票房还是有一定信心的。 他记得原时空中第一部《绣春刀》的票房有近一个亿。 这一个亿的票房是在几乎没有宣传的情况下,通过网友们的自发宣传赚来的。 1 而网友自发宣传、谈论的最多的几个方面分别有:服化道做的好、影片中的打戏不高来高去,很写实。 服化道做的好、写实! 也是方南敢将《绣春刀》放在当下的原因。 2000年代的观众们,看惯了高来高去,内涵大到无边无际的《卧虎藏龙》、《无极》、《夜宴》等电影。 年底还会有亮瞎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所以是时候用一部写实的、朴素的、只讲小情小爱的武侠电影为观众洗洗眼了。 只要做好《绣春刀》的服化道,提前了十年的《绣春刀》绝对更能赢得观众叫好。 这几年,空空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