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败絮_十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五 (第1/3页)

    孟子卿和易檹的生活最近过得蜜里调油,一切都摊在明面上说开了后似乎没有东西能阻挡俩人汹涌澎湃的爱意,虽说这汹涌澎湃的感触多半来自于易檹。

    孟子卿硬生生体验了一次又一次“老夫少妻”,“少妻”如饥似渴精力旺盛,“老夫”差点在床上累断了腰。

    易檹家学渊源,武功内外兼修,身躯看着比孟子卿瘦弱,但却是真正的铁桶一块,外邪不侵。

    于是在秋夜已经放凉的夜晚,俩人在阁楼上一夜风流的结果便是易檹毫发无损,孟子卿却害了风寒,病来如山倒,发热咳嗽,在床上一躺就是好几天。

    孟子卿一边烧得迷糊,脑袋昏昏沉沉之间还要分出精力伸手去握坐在床边啪嗒啪嗒直掉眼泪的易檹。易府上下对他也是相当重视,这一倒下去灌了不少汤水,请了萍城所有有名的医师,生怕他一病不起。毕竟风寒可大可小,然而健壮如孟子卿都连续发高热好几天,吓坏了易府一众,尤其是易檹。

    好在老天有眼,孟子卿在发热了几天后便迅速地好了起来,但是易府的汤水却没敢停下。

    孟子卿一连喝了十来天,觉得该停了,刚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从早上易父易母便唤他去吃早餐,饭后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让他保重身体,目的只有一个,不能停药,孟子卿喏喏连声,随后落荒而逃;回去的路上又遇到繁竹,她也不说话,只是满面愁容地看着孟子卿叹气,孟子卿再次落荒而逃;等终于回了房,里面坐着一个瘪着嘴满脸委屈的易檹,这次不能逃了。

    孟子卿最后也不能如愿,该喝的还是得喝,该补的还是得补。

    他也明白这是众人好意,是该好生补补身子,然而问题是他现在每日半夜都浑身发热,仿佛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热,燥得孟子卿完全睡不着觉,整宿睁着眼睛。

    已经补过头了。

    尤其是易檹自从害他染了风寒后相当自责,情事上收敛许多,每日睡觉就规规矩矩地睡前吻孟子卿一次,再抱着人美美入梦。

    孟子卿在他怀里眼睛瞪得溜圆,yuhuo焚身。

    孟子卿没法,暗示易檹是该发生点什么了,易檹却突然变成了木头。哪怕有些时候孟子卿明明看到情火欲燃,易檹却将他推开一段距离,闭上眼睛,等再睁开之时刚刚还能看到的火苗已经被一盆冷水浇得干干净净,只剩古井无波。

    孟子卿最后忍无可忍,一天晚上将易檹推在了床上,自己骑了上去动着腰,山不来就我我就山!易檹在他身下一边抗拒,一边又本能地想要参与,于是嘴上喊着不愿,手却掐着孟子卿的腰,不停向上顶撞着。

    第二日醒来的俩人都心满意足,容光焕发。

    最终汤水换成了一周一次,而易檹也收敛许多,至少会挑挑场合了。

    生活步入正轨,相性本就极佳的俩人磨合着磨掉了最后的棱角,日子愈发圆融顺心。

    光阴流逝,不知不觉就到了中秋。这还是孟子卿头一次没与师傅和师妹师弟们一起过中秋,不免有些惆怅,整日都提不起精神。

    易檹见他恹恹,提议不如去看灯会。萍城富裕,家家户户都有闲钱,因此这些花灯会都办得十分盛大奢华,享誉玄州。当天除了灯会,各类商家都知商机在此,各有活动和表演刺激游人们购物,相邻城市或乡县的剧团和百戏游人也涌进萍城挣赏钱。

    一言以蔽之,当天热闹非凡。

    孟子卿从未赏过灯,陇镇和临县太小,供不起这些盛会,往远一点的大城市去又太远了,中秋当日他们一家还是习惯在家吃团圆饭,赏月就够了,最多去逛一逛庙会。于是易檹一提,孟子卿便欣然同意。

    从小到大没见过世面的孟子卿说不期待那是假的,只是毕竟年岁已大,不好表现在外。

    待到中秋当天,孟子卿和易檹早早吃了一些晚饭出门,街上已经有了不少游人,各户商铺也挂出了各自的花灯。

    易檹并未绾髻,只是用一顶玉冠将头发束于脑后,像马尾一般自然垂下。这种不合平时礼数的发型,一般只有一些放荡不羁的江湖人爱用,平常任谁看了都会说一句怪异。但是易檹容貌出众,一身束了袖的深蓝色长袍,长身玉立,看着却是精神抖擞。

    孟子卿也着了一身同色蓝,俩人整日成双入对出入,只要看到其中一人衣着,再去找另一人尤其容易。易府管家在这件事上功不可没,制衣时特意嘱咐制衣匠和绣娘挑选颜色相近却又合适俩人的布料,久而久之便成了这样。

    明月高悬,车水马龙之势渐起,宝马雕车逐渐多了起来。孟子卿目不暇接地看着各色花灯,时不时发出一声惊叹,有队伍舞着龙灯从街上穿行而过,身旁也有小孩子举着鱼灯拖着兔子灯嬉戏打闹,尤其令孟子卿震惊的是一座机关制的鲤鱼跃龙门主题灯。

    以水推动,让一只只纸糊的鲤鱼灯依次起伏跳跃,偶尔可见一只丝质的金鳞跃起,跳过了龙门。纸质的鲤鱼在湍湍激流中却不沾分毫,丝质的金鳞身体薄得恰到好处,不至于掩蔽内里的烛光,但只要一跃起,就正如传说中的金鳞般,必定是群鱼最引人注目的存在——金鳞岂是池中物。

    这灯寓意极好,即有巧思也有神工鬼斧,来来去去的游人都为它驻足,包括孟子卿。

    易檹见他看得高兴,招来了随行的小厮,让人去寻这灯的工匠,再赏银钱。孟子卿听了却不解,这看灯又不需银钱,何必另外再赏?

    易檹解释到,这些花灯每一盏背后的工匠都不一样,花灯会无偿为这些工匠布置场地展出花灯,赏金算是额外的添头和名誉,谁在花灯会得的赏金最多,之后也会有更多的大户人家请人去做工。毕竟高门大户最不缺的就是钱,私人灯会比比皆是。孟子卿听得咂舌。

    俩人一路逛玩,花灯会除了赏花,还有正值青春年少的男女希望能偶遇一段美好的姻缘。本朝民风开放,萍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