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观监之下 (第1/2页)
瑶台帝姬的叱责落下时,阎寂缓缓睁眼。与先前对寒鸢、幽婵时的冷淡不同,他望向瑶台的那一瞬,目光深处竟泛起一缕极轻的温意——像极北的海上偶尔卷来的暖流,转瞬即逝,却真切存在。 他又闭上眼,唇角微弯,神sE安宁,像极年岁已高的先生在冬日茶後合书小憩。 「装到这步,还是恶心。」瑶台的声线压得很低,低到风都不敢接。她忍住指尖的颤,生y收束起奔涌的怒意,直截了当问:“藏魂灯在哪里?” 「他封了五g0ng,五感尽闭。」幽婵袖指一点,像是给这平静找了个合乎逻辑的注脚,“此刻的他,就是活着的遗像。” 瑶台沉默半息,抬掌,背後有光如cHa0推至。并非霹雳,而是古老的秩序在空中一寸寸铺展开──一面圆监从她身後升起,薄如秋水,边无棱、心无纹,唯有极细极细的一圈苍白星点,在镜面里旋转。 “太微观监。”年长修士脱口而出,随即自责地压低嗓门,“万象问证之器。” 观监不是战器。它不好杀人,也不好救人。它只会「照」。 「观诸天,证一心。」瑶台的指尖落在镜背,天律印在她掌心轻轻一震,与镜心同鸣。 锁天阵上方的云层像被谁拎起角,层层退去,显出一面无边的澄明。那澄明并不耀眼,却让人下意识收了喧哗--好像一切声音会在它面前显得轻浮与无礼。 「凡与他有关者,皆入证域。」瑶台抬头,眼神沉静,“但凡有一字虚妄,天律自燃。” 她把目光落回圣坛:“你不说,我替你说。” —— 第一束证光落下,温度极低,细到看不见。阎寂x口微微一动,像是海里一座沉没的礁,冷cHa0上来时不可见的颤意。 镜面浮起图影。 不是神兵、不是仙山,也不是血与火。是一间漏风的土屋-墙角垒着几块不合尺寸的青砖,窗纸被雨打过,y是用米汤糊了三层才不再起皱。一个脸sE苍白的妇人抓着草蓆边沿,额上汗珠一串串滚,嘴唇咬出血sE。屋外,是泥,有一条细得几乎看不出的水痕蜿蜒着流。 「哇——」清脆而瘦弱的哭声。 有人笑了,却很快收声。年轻修士嶂岚本来想说些什麽,话到嘴边却只剩半声叹息:原来「恶名滔天」的开始,和世上千万人的开始一样。 「凡骨。」幽婵的眉峰淡淡一敛。她不是轻蔑,只是确认。寒鸢没有出声,她的目光并不意外,像这条消息早陈在她心里,只是今天被摆到了明处。 瑶台没有移开视线。她握着天律印的手关节泛白──不是酸软,是一种与记忆对视时难以言说的紧。 镜影往後推。男婴长成瘦小的孩童。冬天,他抱着一捆柴往回走,指尖冻裂,血渗进粗糙的绳子里。有人施粥,他端着碗站在队伍末端,抬头看檐下挂着的铃——风一过,铃声很小,却真真切切。他把这声音存进耳朵里,像把一本书收入怀。 再往後,小小的他蹲在破庙外的石阶上,膝盖抵着书页,手指顺着不甚工整的字一笔一画地描。夜深的时候,庙里有人咳,火星明灭,他把书合上,把火拨旺一点,又轻轻压下去,免得惹恼谁。 「他在教书?」人群里有人低声问。 “不,他在学。”老修士答,“先生少,书少,肯学就难。” 镜面里忽而落下一片灰,轻轻一层,像雪不是雪。画面掠过少年阎寂的手背──一封拜师帖落在他掌心,纸极乾净,墨极匀称,纸心下却压着一点看不见的粉尘。 「灰。」瑶台看清的那刻,眼神略沉。 阎寂在圣坛上合着眼,唇角没有动。 画面一转,来到寒氏。阎寂披着素sE长衫,坐在廊下,教几个小娃写「直」与「正」。他把笔递给一个写歪的孩子,握住她的手背,“直的意思,不是你要把线拉得像弓弦,是你站着的时候,心也直。” 孩子懂不知道,但她笑了,牙缝里有颗黑黑的小虫。他也笑了一下,指背在案上敲了两下——那是後来很多人都熟悉的节拍。 下一幕的光一暗。夜,风从空巷穿过,带着烟腥。阎寂从廊下起身,似有所觉,步伐极轻。镜面像被谁用袖擦过,映出的边角有些模糊。 有人来了。看不清面目,只听见一句半声的低语:“按定案。” 那夜的火没有烧太久,烧得乾净。镜头不残忍,不给血r0U的近景。它只照着第二天的晨光——瓦上缀着水,房梁上兀自冒着细烟。阎寂在一口乾枯的井旁站着,背影极直,却像随时会折。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哭。只是把一块石碑重新立直,指背在碑角敲了两下,转身走进蒙着灰的屋。 寒鸢的指节在护腕里攥紧,又松开。她看向瑶台,视线短暂相交,各自沉默。 镜面再转-天穹,金阙,华盖之上。那是天庭的门。阎寂立在阶梯下,衣襟洗得发白。门内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