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3章 努力为大明缝缝补补  (第1/2页)
    第263章努力为大明缝缝补补    【明朝对于江南和浙西这两个地区的赋税特别重,尤其是苏州府,比如说苏州府收粮二百七十多万石,几乎和浙江全部收缴的粮食相等,不愧是苏州府啊。】    好家伙,听着这个数字,秦汉等时期都眼馋的不行,可想想后世的苏州府,再想想现在的苏州府,一时之间大冬天被一盆冷水浇在脑袋上。    【土地集中更加严重,贫农的生活越发困难,随着土地的集中,地位也相应得到提升,减免的特惠、科役、拖延征税,生活越来越好。    大地主势力扩大,小农要分担的负担就越多,国家能收到的税收会减少,成为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后来国家末年,基本都面临土地兼并的积重难返。    当局者面对如此困境,基本上都是从‘摧豪强,抑兼并’这六个字入手,比如说当时还有个有名的官员海瑞,在隆庆三年便如此干过。    结果就是隆庆四年被弹劾解除职务,国家为了对付地主的大臣又失败于地主阶级。】    听着都无力,方法谁不知道,可真正的豪强本身就站在地主阶级的利益上,哪怕是朝廷的大臣也没办法抗衡。    除非来个强势的皇帝从上杀到下,杀得他们不得不蛰伏,不过这是发展的趋势,没法避免的。    【张居正的特点是务实,没有非得要实施夺民还田这种硬刚地主阶级的政策。    发动政治的力量打击地主,他对江南大地主的印象很坏,反正不看别的,只看收上来的钱粮赋税。    神宗一继位就发布过相关的诏书,这里面肯定是张居正的影子,不然十岁的小皇帝别的都不懂,突然就懂赋税政策也是难以解释。    诏书下令隆庆元年以前的积欠一概豁免,别觉得他穷大方,那都是六七年前的积欠,想要追缴都不一定追得到人,而且尘封那么久的账簿,能不能对上号都不一定。    再就是隆庆四年以前的积欠免三征七,换一句话说,隆庆五年以后的积欠全部追缴,近两年账目肯定是最清楚的,想要找到直接负责人比较容易。    封建社会的国库基本依靠田赋,考成法虽然能带来大笔收入,可想要弥补岁入、岁出的差额,光是靠田税并不完全。    所以,有什么办法能增加国库收入呢?】    一群人立马着急了,这他们能借鉴啊,谁家也不富裕。    没见着哪怕是有钱著称的北宋财政都是巨大的赤字啊。    【大家是不是想要听赚钱计划?    可惜没有,张居正当政的那几年,只有一个政策,地方自己整理田赋收入,计算好地方所需要的经费后,将剩余的呈交给中央户部,户部统筹。    可偏偏一直到万历十年,国际啊居然真的变得富庶起来。】    都准备好洗耳恭听的一群人很是不解,这不就是朝廷平时的做法嘛,为什么别人就能把财政扭转过来。    百思不得其解。    【然后就是人事调动了,第一肯定是边疆方面。    张居正当时将宣大总督换了人,不是什么排除异己,而是别人在那吃沙子好多年了,能做到总督位置的年纪不会小,别人也得休息休息。    所以神宗问张居正为什么的时候他回答的很坦然,说等人休息几年,再继续启用便是。    然后宣大总督交接很顺利,北方暂时安定下来,张居正的目光放在南方不太安稳的地方,两广和四川都是不太平的地方,官吏自然得处分。    两广离中央太远,天高皇帝远什么的,到哪都适用。    越是如此,选择的官吏越得澄清。    嘉靖以后,那一片基本是没有太平过,军队还得打倭寇,整个社会都不安定。    早在张居正还没当上首辅前,就安排了殷正茂去当两广总督,交代他治乱用重典,募兵、发马价这些都没有卡他的脖子,叫他能够放手去做。    等到张居正掌权更加放权,殷正茂没辜负张居正的信任,这一年两广逐步安定。    中间遇到挫折,张居正和殷正茂说的话还不少,依旧是叫他放手进攻,一朝费力,后代享福。    殷正茂得到顶头上司的支持和肯定,自然没什么顾忌,万历元年四月,潮州一带的军事算是成功了,虽然还有人逃走,但也只是出海在海岸线活动。】    朱元璋听到这会儿才算是舒心一点,虽然被臣子掌权他还是不爽,但想到老四家的血脉一个个好似点歪了一般,马上放宽心。    权臣就权臣吧,皇帝憋屈总比国破来得要好。    天幕一直强调万历十年这个数字,他便明白,想必等到张居正一走,他那子孙后代掌权,又是稀巴烂的摊子铺开。    只有这会儿还年轻夹在一群大佬中间的张居正很木然,其实旁人也挺尴尬的。    借着张居正听到自己的结局,还有反目成仇,哪怕是他们的心性,面对未来的背叛和敌对也无法心平气和。    【相继,广西四川也都发生了叛乱,中间波折种种,但张居正的主张都是彻底荡平。    都已经进军了,若是不歼灭,日后再来很烦恼。    别的不说,这种上司下属治理地方起来也比较干脆,起码不需要治到一半突然八百里加急把你调回去述个职。】    北宋大臣们:果然,回马枪杀过来了。    但这话他们理亏,更何况现在是身心皆疲惫,只想天幕早点说完也能叫他们下职休息一会儿。    【张居正对于国事的计划为稳定中谋求发展,但从他对起义农民和少数民族的无情镇压,也能知晓他是一个无情凶狠的封建统治者。    他明知晓动乱的原由是政治不良的错,但他选择解决的方式却不是改进政治措施。    不过,不管如何做都会有批判的声音,总有一头要不落好。    毕竟改变政治可比镇压难得多,他很清醒理智。】    张居正的角度从来都不是小民,而是整个国家的整体法发展,所以听着听着觉得他本身太有争议。    【在万历二年九月秋后该处理一批死刑犯的,但宫内却是传来不同的声音,当时的慈圣太后说停止行刑,理由我没找到。    神宗询问张居正,张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