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类事件、分配心力 (第2/3页)
作、主管、同事、客户、家人、路人……各种的催促和轰炸,一旦有时间闲下来,你的演化本能会催促你夺回主导权,用最直接快速的方式来找回自己,於是你买了J排和全糖珍N回家,把自己当成马铃薯塞进沙发,看电视、打手游、滑网路、聊八卦……种种休闲就像油炸和全糖的口感一样直接爽快,健康根本不重要,立即爽快才重要。朋友打电话来约你去运动,你会拒绝;想到三天後要交的资料,你会先摆着,因为你记得有个作者说过「可以拖到後天才做的事,不要明天就开始做」(是马克吐温,不是我喔),何况今天都还没过完呢。然後好像另一个作者讲过什麽第二象限神圣领域的事情(对,是我),你会想说去他的人生大道理,那作者八成不懂真实的人生有多辛苦,累都累Si了谁还有闲功夫去Ga0什麽运动或培养兴趣,有空再说啦。 即使生活中不是充满着催促、轰炸、失控,我们好像还是蛮常待在第三象限的,更何况现在的资讯量爆炸,只要有网路,那你就有了几辈子也看不完的东西,立即有效的快感就像糖水一样,仔细想想没营养,但就是好喝。理智上,我们会知道第三象限的事情应该是等到有闲情逸致的时候再来做,但再说一次,人就是那麽不理智;没办法,人类的理智大脑发展史远远敌不过万物皆有的为了生存而保留的立即享乐本能,只不过满足的来源从食物延伸变化成更多种不同的形式。 面对第三象限,作者本人没b较厉害,其实也深受其害(或者正因深受其害才写这玩意儿),也只能坐在翘翘板短侧的一端,像是上健身房一样地重复努力锻链理智大脑,去抗衡本能那巨大的蠢蠢yu动。我们其实希望第三象限的事情越少越好,因为时间有限,意志力也有限;多想一想,有些事情可能就会在你想清楚之後被淘汰掉。另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式是,在距离你当下不远的时间後有「重要又紧急」的事情之前,才做第三象限的事;b方说半小时或一小时之後你一定得出门,或是有什麽要事得执行,那麽从现在开始可以让自己去做那些第三象限的事情(逛网拍、玩线上游戏、和朋友闲聊……),让不久之後的期限来b你中止,就不会像平常一样,沉浸在第三象限中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说到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紧急),我想起小时候的经验,爸妈邀了一堆客人来家里喝酒聊天,然後会在酒快要喝光的时候拿钱叫我去巷口的超商买酒。对我爸妈来说,买酒回来很紧急,但不是非他们不可,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留在家里招呼客人,所以买酒的事情叫我跑腿就好,因为当时买酒找的钱都算我的,所以我也蛮开心的。 因此,第四象限要谈一个东西叫做「授权」。你在工作中、学校的分组报告,或是社团组织的事务上,以事必躬亲为傲吗?那你知道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被对手司马懿说过「诸葛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吃得少,做得多,怎能长命)吗?甚至我们可以大胆猜测,孔明先生的睡眠应该也不怎麽充足,更加深了积劳成疾的严重X。 不要什麽事情都自己做,即使很紧急,如果不是非自己不可,就交给别人去做吧,相信别人可以做好。那你可能要问:「万一别人不值得信任怎麽办?」确实,诸葛亮当年要扶助阿斗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身边到底还剩下多少可以信赖的人才?或者尽是一群猪队友,Ga0得他与其要一直替别人擦PGU,不如自己做还b较快?如果你的烦恼也是这个,那这其实是团队组成的问题b较严重,Ga0得放手授权的潜在成本大到你放不了手。 另一种状况和我们要谈的时间管理b较有关,理智上知道有些事情可以交代下去给别人做,但就是不放心,担心万一出了什麽状况怎麽办?还能怎麽办?再修正啊。 什麽事情都要自己来,或是都要亲自确认过才肯放行的人,还可能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状况;和这样的人合作,过程中必然会感受到或明或隐的不被信任感,久了之後容易降低做事情的动力或设定的标准,因为无论如何,好像都还是会被挑剔,那不如先省点力。而这个事必躬亲的人,甚至会冒出一种「大家都不认真,只有我最认真,我好苦命」的声音,觉得自己很可怜,别人都不帮他;其实这一连串连锁效应之中,很关键的一点可能是这个人不肯放手、不敢放手、不愿意放手的行为模式,他在心里面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他不行,然後就慢慢地把周遭的世界真的变成了那个样子。你在学生时代或工作场合一定看过这样的人,他会在无形之中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然後底下的人要不是跑光光、这次记取教训下次不再合作,就是越来越会保留实力或是摆烂,反正他那麽行都给他弄就好了啊。希望你不是这样的人,不然你大概会觉得时间怎样都不够用、人际关系也不好,连带使得生活品质也很差。 老是觉得自己在第四象限的琐事里面打转,觉得自己很命苦,还要到处跟别人抱怨……这是人类一种证明自T存在X的方式(完全没人关注自己,某种程度跟Si亡差不多)。在台湾社会中,b较常见於被传统观念束缚住的mama们,她们眼中的孩子永远都是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行,自己没有帮忙C心的话,孩子一定会出问题,所以她们会一直使用美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