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管理,一场逆天之旅_你拿的是谁的剧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你拿的是谁的剧本? (第2/2页)

夸奖说孝顺听话的那种乖小孩,一路就读的科系都是父母亲代为决定,也刚好因为他能够应付学业要求,所以一直都在顶尖的国立学校就读,更强化了家族内的讨论声浪,简直是要靠他光耀门楣的感觉。但其实他心里面有自己想要走的生涯规划,却一直都只能在课业成就的掩护下,以兴趣之名浅嚐,多了便会遭到父母制止,父母会搬出自己的付出或是家族的眼光来「勉励」岳华。

    在和岳华谘商的过程中,除了讨论强迫症状的起伏之外,也从他的生命故事之中了解到b较深层的思绪。在某次谘商中,在他滔滔不绝地宣泄心中的复杂情绪时,突然说出:「有时候我会想,万一我的病好了该怎麽办?」我马上接着说:「我们先在这里等一下。」其实不用我说,他自己就彷佛被雷击中一样陷入沉默。过了几秒之後我接下去:「万一病好了该怎麽办?你好像是在说……这个病最好是不要好起来,有它的存在,也蛮不错的。」

    这麽积极地想治好强迫症,却突然发现自己可能并不想要治好它,这是什麽矛盾的逻辑?

    仔细思考,万一把强迫症治好了,他和父母亲之间就再也没有障蔽,要正面对决了,父母没有理由要再同情他或等待他了;岳华要直接面对他不想再走下去的父母规划好的道路、要直接面对论文、直接面对心中想要的兴趣发展、要面对论文写完毕业之後没了学校当保护伞的现实社会……太多可怕的事情要面对了、太焦虑了,於是心理防卫机转帮他把焦虑变形了,聪明地变成大家都必须要转移注意力、认真对待、积极治疗的强迫症。有了强迫症,就可以阻止父母继续强迫他、可以延缓现实社会的到来。

    因为岳华的家族中并没有焦虑症病史,他本来也不是容易焦虑的个X,是到了大学、研究所时期才出现症状,而且从他的故事中有出现b较明显的关键事件,所以就生物、心理、环境三大层面来思考的话,後两者的影响应该是b较显着的。如果今天岳华的家族有焦虑病史,那麽情况就会变得更为复杂了。

    心理治疗有个说法是「每个症状的背後,都隐藏着一段没被说出来的故事。」如果故事能被说出来、说清楚,症状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好b不会说话只会哭闹的婴儿,要等到聪明的照顾者解决了他的需求,他才会安静下来。

    岳华在无意识之间用强迫症的方式拖延,骗过家人和自己,无止尽地延後需要面对真正问题的时间;如果能够直接面对真正的问题根源,症状可能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面对真正的问题当然很有挑战X,否则也不用心理机转这麽拐弯抹角地来形成屏障了。至於岳华後半段的发展,跟本文主题b较没关系(因为他不拖延啦),就暂且略过吧。

    来讲另一个故事,关於太极拳的故事。

    大约十年前我学过陈氏太极拳,那时候听老师说过一个故事:陈氏太极拳发源自河南陈家G0u的陈氏家族,是个望族,就是家里面会有很多弟子或长工跑来跑去的那种地方。掌门的当然会规定底下弟子要练拳,但是一般长工是不能练的,这是当时的江湖规矩,功夫不传外人,简单说就是门户之见。可是呢,偏偏有个不知Si活的长工,每天在大家练习的时候躲在一边偷看偷练,看着看着,被掌门发现了,叫他出来,并叫许多弟子轮番跟他b试,结果没人打得赢他。掌门陈长兴是个大气度的人,破除江湖禁忌,认真教授这名弟子,後来就有了另一个太极拳的大派:杨氏太极拳,创始人叫杨露禅。

    被规定要练拳的不认真,在旁边偷看的最认真,这和现今的大学课堂有几分类似。如果就读科系不是学生自己的强烈意愿,学习动机自然容易低落,如果学费全由父母资助,不需要自己赚取或是背负学贷,就更容易不懂珍惜了(作者先自首);反而是那些额外花时间来旁听的学生最认真,没有成绩和学分的回馈,反应出来的是纯粹的内在动机,是自己真正想要演的人生剧本。或是现在出了社会,去上一些需要付费的课程时,由於是需要自己负担,当然是想清楚了之後才报名,投入的意愿和程度自然也会高出许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