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1章 大乾破阵乐 (第2/2页)
多了些,所以具体的阵亡名单尚未流传到民间,这些女子带着牌位去,也许是见着了人回来,也许又会多出一捧骨灰。 醉仙居二楼, 闻大家正眺望这平康坊中汇聚的人群有些出神,原本以为从那三十万铁骑饶龙城之后,平康坊此后很多年都难以见到如此盛景,可没想到仅仅月余的时间又有了如今的热闹的场面,却不是为了那些络绎不绝的宾客,而是为了南征马革裹尸的儿郎。 “闻大家,姐妹们已经准备好了。” 苏仙儿褪去了往日一身素色布衣走上二楼望着还在凝神中的闻大家轻声道。 “前些日子排练的舞曲如今也已经练好了。” 醉仙居底楼的大厅二十几名身穿内衬布衣的清倌人已经束胸,正在着甲,平日的练习也是如今这般披甲持戟﹐执纛演练, 身穿戎装的清倌人眉宇间带着一丝丝英气,细细看去原本吹弹可破白皙如玉的肌肤也带着小麦色的光泽。 推开门, 平康坊南曲数得上名号的青楼门口都站着几位身穿戎装,模样娇俏的清倌人,手持有长剑负在身后,红妆退去,不施粉黛。 “走吧。” “这些日子,辛苦大家了。” 一袭白色长裙的闻大家走到长街的正中望着各处青楼的女子行了个礼。 “如今算算时辰,也不早了便出发吧。” “你们也一起吧。” 闻大家望着各处小巷中那些手持牌位的苦命女子开口道。 “愿诸位姑娘都是信守承诺之人。” “往后所有需要的地方皆可来我醉仙居求助。” 话音落下那十余家青楼凑出的一百二十八名女子默默的持剑随在那些手捧牌位的女子身后,余下那些青楼女子也是默默随在队伍的后方。 “闻大家,末将奉命前来!” 一身穿红衣黑甲的凉州校尉从远处而来,翻身下马恭恭敬敬的拱手道,大乾破阵乐除了一百二十八名女子击剑起舞外,最后的末端便是引兵两千入场以战阵之姿。 平康坊外两千余手持大橹腰间挎刀的凉州兵卒已经等候了许久,此外还有数十牛皮大鼓,各类青铜编钟在长街上竖着一字排开。 “出城吧!” 闻大家挥袖道。 “闻大家,这大乾破阵乐,也是殿下所作吗?” 一身戎装难掩俏丽的苏仙儿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身旁的闻大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绝非青楼女子所愿。” “殿下等着歌舞升平的那一天,尔等能在那太和殿上在万国朝邦的时候舞上这一曲,也教天下人晓得我大乾威名。” 1 闻大家闻声驻足指着皇城的方向喃喃道。 城门外, 数千位女子组成的队伍显得有些突兀,队伍最前方的女子皆是手捧牌位,神情肃穆,此外甚至还有百余名娇俏的清倌人身着戎装,可看清那随在身后的两千余凉州铁骑后,有人百姓突兀的想起了,前些日子在城郊排舞时的波澜壮阔,现在才知道原来这是为了迎南征将士所作。 上京大营外, 烟尘滚滚, 六匹凉州高头大马曳过两侧的辕木,冗长的车轮前进着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前面的属车蒙虎皮,最后的属车悬豹尾,这是乾皇的座驾。 车夫拉紧缰绳, 身穿黑色龙袍徐武走下马车, 两侧是数百身经百战纵横捭阖的亲卫驻守在数十米开外,徐武的身旁是朝堂数百名文臣武将,身后是无数上京百姓。 从天上往下看去远处还有京畿之地其余各城的百姓还在赶来,地人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如同蚂蚁一般。 1 有人欢喜自然有人愁, 文臣武将中不少人人出自世家门阀如今眼眸低垂,目光望着身后人潮涌动的百姓,望着衣甲鲜明的兵卒,心中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快看,来了!” “殿下回来了!” 远处有大纛升起, 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的兵卒, 最前方是一身穿蟒袍的少年郎,腰佩刀剑, “爹,儿子回来了!” 少年郎眺望着那身穿龙袍的中年汉子轻笑着,一扬长鞭,策马而来,身后铁骑如龙。 “这混小子!” 1 徐武望着那意气风发的少年郎笑骂道。 “擂鼓!” 徐武大喝一声, 挽袖轻易走到那牛皮大鼓前。 与此同时, “迎殿下!” 一袭紫袍的荀彧也是抚须笑道往前迈步走到一口大鼓前,往后朝堂衮衮诸公也是默默往前握住鼓锤。 “咚,咚,咚,咚……” 低沉的鼓声响起, “起舞!” 1 徐武高呼一声, 鼓声骤急, 上百乐师端坐在左右, 各类乐器也是有条不紊的响起, 一百二十八名身穿戎装的清倌人走到前方, 手中长剑握紧,手腕翻转, 身若游龙,翩若惊鸿, 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 大纛挥舞, 舞姿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 1 两千余红衣黑甲的兵卒持戟握盾列队于舞曲后,随着鼓乐声开始变阵,动作极其规整透着一股军中的铁血肃杀之气,又巧妙的融合在歌舞之中,随着乐曲而动。 那手持长剑的女子在战阵之中穿梭, 胡琴铮铮,琵琶低婉, 轻袖扬起间,有刀光剑影, 有铁马冰河,有江山社稷, 有山川湖海,有磅礴大气, 所谓歌舞最能感染人心, 这是一种一往无前的势, “大乾破阵曲?” 有人自嘲一笑声音低沉微不可查,嘴角满是苦涩,自认为世家门阀所谓的对朝堂局势的把控已经到了极致,可看到如今的场面才晓得, 1 所谓的, 世家门阀,豪门大族, 勾心斗角,阴谋诡计, 在此刻是那么的可笑。 …… 场中有女子高亢嗓音响起最后低婉而下, “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 “这便是你心中的太平盛世,歌舞升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