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谈改革失败之人  (第1/1页)
    嗯?    这话一出,群臣的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貌似改革失败的例子真不少。    “魏叔玉此言听起来很厉害,可光从他的诉说中,就有许多改革失败的例子。”    面对李世民的威压,李恪亦是半点无惧。    “为了大唐江山着想,儿臣斗胆,恳请与魏叔玉在殿前辩论!”    李世民的脸色这才稍显缓和。    毕竟李恪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大唐。    当即也同意了这个请求。    “准。”    有了李世民的认可,李恪看向魏叔玉,和煦的笑了笑。    与崔义玄不同,李恪的语气很舒服,但听起来却没有那么犀利。    就好似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叔玉。”    李恪笑道:“别怪本王反驳你的言论,都是为了大唐。”    “蜀王殿下但说无妨。”魏叔玉颔首示意。    “就以你说的吴起变法为例,楚悼王在世时,吴起可以全力改革,可楚悼王去世后,这项改革便被终止,那么改革的意义又在哪里?”李恪笑着说道。    魏叔玉想了想,然后回了一句令李恪傻眼的话。    “改革的意义当然在于改革啊。”    魏叔玉漫不经心的回道:“吴起改革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只不过他动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才被杀害,这只能说时不待他。”    “若是楚悼王还在,谁敢动他?”    “就以我大唐为例,只要陛下在位一日,我魏叔玉就可以在朝堂畅所欲言。”    说话间,魏叔玉对着李世民一躬身。    李世民颇为受用,不由挺直了腰板。    这一天天的,某些时候老魏、小魏还是挺懂拍马屁的。    下次小鞋就给你少穿一双。    “可这改变不了吴起改革失败,所有一切都是一场空。”李恪淡然的回应一句。    “蜀王,你搞笑呢吧?”    魏叔玉见对方还要扯吴起的事,顿时也来了脾气。    “吴起变法后,楚国国力强盛,诸侯畏惧,这还不足以证明改革的强悍?”    ”还有你说一场空?”    “都名留青史了,这叫一场空吗?”    “后世人可以从吴起变法中学到许多经验、教训,何来一场空之说?”    随着魏叔玉的侃侃而谈,群臣不由叹了口气。    这嘴皮子……    估计蜀王很快也会败下阵来。    可就在众人这么想的时候,李恪又丢出一个重磅炸弹!    “那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他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孝文帝去世后三十多年就灭亡了,是不是就代表着他改革失败了?”    此话一出,群臣尽皆寂静无声。    连魏叔玉的神色也凝重了起来。    改革失败,王朝灭亡。    这可是大忌,一个回答不好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甚至于王朝更替乃是自然现象,这种话都不能讲!    魏叔玉沉吟了一会儿,才平稳的说道……    “孝文帝令鲜卑族汉化,拥有极其卓越的战略眼光。”    “可北魏为什么亡国,我想朝堂的诸位应该都清楚吧?”    魏叔玉看向群臣。    群臣沉默不语。    北魏灭亡距现在不过百来年,这些事情他们从自己的父辈、祖父那自然听过。    甚至于很多官员的父亲、祖父,都是在北魏当官的。    “其实北魏为何灭亡并不重要,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完善国家体系,让国家更加趋于强大、稳定!”    “正因为有缺陷才去改革,改了还有缺陷,当然是继续改咯。”    “他后世子孙没那个能力,怪谁?”    “孝文帝33岁就死了,总不能怪他死的早吧?”    群臣无语。    魏叔玉此番言论虽有点泼皮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没多大问题。    北魏亡国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六镇起义。    而六镇起义是鲜卑族人发动的。    这算是孝文帝同化汉族后遗留下来的问题。    如果孝文帝还在世,这个结局可能就不同了。    “你还有话说吗?”    魏叔玉看着李恪露出调侃的笑容:“接下来你是不是又要说王莽了?”    李恪心下一惊。    紧接着面色开始渐渐难看了起来。    原本他是不想说王莽的,因为李世民是倾向于重商。    如果用言辞过激的话,容易激怒李世民。    但现在魏叔玉将话都挑明了,他也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王莽被誉为改革家,更是史上第一位公认的改革家!”    “他的改革导致了亡国!”    群臣在听到这话的时候,尽皆屏住了呼吸。    一个个偷瞄着李世民。    然而李世民的脸色没有多大变化……    朕都怼不过老魏。    儿子能怼赢小魏?    真要能怼赢,朕就该考虑易储问题了。    让你天天留在身旁怼魏征父子,参与国家大事肯定少不了。    国家大事少不了,那距离皇位还会远吗?    “王莽改制,改的就是一坨屎!”魏叔玉毫不客气骂道。    “改制是指打破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更新制度是为了不断满足国家、百姓的各种需求!”    “王莽搞的什么制度?”    “政策多、不合情理,百姓未得其利、先受其害。”    “王田制,不管公田、私田全归国家所有,百姓的私田都被收走了,能没怨气?”    “更改官制,朝令夕改,使官吏不知所从。”    “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侵占了商人的利益。”    “如此荒唐的行为自然损害了各个贵族的利益!”    “天下能得罪的人差不多都得罪了,他不亡国、谁亡国?”    群臣出奇的没有发声。    王莽这么荒唐的制度,他们自然都听说过。    拿这事拎出来反驳,就是纯纯找骂。    “行了,恪儿,退下吧。”    李世民终于是看不下去了。    好端端的非得站出来被嘲讽一波,何必呢?    像朕多英明,骂不过就拉拢,绝不在大庭广众之下跟老魏对喷。    把老魏拉过来喷别人。    还有比这更舒坦的事吗?    “诺。”    李恪躬身后,又对着魏叔玉施了一礼:“是本王莽撞了。”    “……”    李世民嘴角一抽。    不愧是最像朕的儿子,这领悟速度真够快的。    “蜀王客气。”    魏叔玉回了一礼。    “众爱卿可还有话说……”    1    见李恪退回位置后,李世民又开始询问。    群臣你看我、我看你……    真没了主意。    就在众人想要妥协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话说……”    众人循声望去……    我靠。    你这混不吝站出来干嘛?    只见程咬金出列、一本正经的对着李世民行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