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江上春_第二十六章 定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定居 (第1/2页)

    桑寄生羞得捶了他一下:“胡吣这些,脸皮真厚!我有手有脚,可用不着别人伺候!”

    “哦?是吗~~”杜松的手不老实的伸进桑寄生松垮的亵裤里,轻轻拨弄了一下那娇小,调笑道,“一直不都是我好生伺候哥哥吗~~嗯~~”

    “哈~~你~~!”又是满床春色……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过了年,最小的源儿都能满地跑了,桑寄生也松了一口气。随着宅院和铺面租出去,有不少租金进账,加上家里实在是需要人打理,杜松就用这笔钱买了一房下人,是一对老夫夫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孙子,桑寄生叫老夫夫两人为李叔、群叔,一家人本是江南一户大户的下人,在之前江南动乱里遭到波及,主家跑了,李叔老两口只好和儿子、儿婿一起逃荒,结果小两口都在逃荒中过世了,只留下小孙子李成这一棵独苗。

    杜松在中人那里看到他们相互依偎在一起,半个粗面馒头还要相互让的时候,忽然想起了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们,当初究竟是为什么舍弃自己,杜松不得而知,这也成了他永远的遗憾,所以鬼使神差地买下了这家人。桑寄生了解到事情经过后也没说什么,只是悄悄握了握杜松的手,以示鼓励。

    然后对有些惶恐的两位老人家道:“李叔、群叔,我就这样叫你们吧,咱们家本就不是什么大户人家,顶天了也就算得上是殷实,没那么多规矩,也没那么多活计,平日里打扫打扫庭院,做些吃食就行。至于李成,就让他跟在澈儿、淙儿身边做个书僮吧,陪着三个孩子玩玩乐乐就行。”

    一听这话,两个老人反倒有些不自在,李叔道:“主君,您别看我们上了年岁,但在之前的主家老头子是门房,家里那口子是灶上的,活计都是做惯的,您吩咐就是了。”群叔也在一旁附和。

    桑寄生笑了笑:“我真没跟你们客气!家里就我们五口人,现在多了你们三个,而且我们家是外头迁过来的,都是平头百姓,一般也没人来拜访,打理好庭院就行,群叔之前在灶上,那太好了,您就继续掌灶,顺便帮我照顾三个小的就行。也不用叫我主君,叫我桑夫郎就行!”

    前面的两人应了,但对于称呼,两位老人却不肯让步,桑寄生没办法,只能由他们去了。除了群叔一家,杜松后来又让众人物色了四个青壮家丁,帮着李叔打理两座院子,杜松还叫了他们一些拳脚,让他们顺便看家护院。

    有了帮手,将两个大点的书院也解决了之后,桑寄生和杜松带着两个小的几乎就扎在村里,在离地不远的地方盖了房子,雇了不少长工,照顾田地和果树,整日早出晚归,累得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但成果也很是喜人:

    虽然田地肥力不够,但依旧比预计的收成好,果树因为堆肥的原因,果子挂得多,品相也好,光是鲜果就卖了不少,剩下的做成果酱、果脯,销路也打开了,平京城里不少杂货铺、果子铺都从杜松这儿进过货,杜松也借此认识了一批人。

    桑寄生还在山上圈了一大块地方,养了不少鸡,专门雇了人照顾,那人叫赵武,说来也巧,他几年前也在长渟军从军,因为身体落了点残疾才回家,虽然之前不认识,但有着同样的经历,很快便熟络起来。桑寄生只时不时上山看看,见他照顾的很好,也就放下心来,鸡蛋和鸡这一年下来也是笔进项。

    这一年没少赚钱,杜松也没让这些钱在手里太长时间,而是又买了间带后院的铺子,暂时租了出去,还沿着自家田地又买了五十亩地。这五十亩田得来也是凑巧,本来是村里一家家境殷实的人家,谁料儿子染上了赌瘾,家资全都输了出去,也让夫夫二人一阵唏嘘。

    眼看日子越来越好,杜松和桑寄生也松了一口气,将冬麦种下之后,终于可以轻松地歇上一歇了。到了年节,还不忘托商队给远在京师的张内官送了年节礼物,也得了回礼,两处就这样似有若无的走动着。

    都说“饱暖思yin欲”,杜松看着身边睡得香甜的桑寄生,只觉得一股邪火从小腹窜起,很快就将他的理智燃烧殆尽。他突然抓住桑寄生的手用力一拉,一个翻身就把他压在了身下,“啊!小松你干嘛!”被吓醒的桑寄生惊呼一声,没料到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